合理的跳槽频率可以开阔视野,让求职者从多角度思考问题,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,也能在不同行业、岗位不断学习新知识,突破某个职业阶段的瓶颈。
但频繁跳槽的风险不言而喻,无论准备工作做得多么充分,无论自认为考虑得如何周全,跳槽的风险依然是不可控的。
除开能否适应新环境、能在新岗位上工作多久这类不确定因素,频繁跳槽,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HR的诘问。
从HR角度来讲,频繁跳槽的员工缺乏培养价值,公司投入的招聘、培养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价值。
公司还需要承担员工离职带来的负面情绪及公司机密泄露的风险,以及重新招聘、培训、熟悉和指导新人的成本。
一般来讲,3-5年的跳槽频率在成熟稳定的制造业是常规情况,2-3年的跳槽频率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是正常的,而1-2年的跳槽频率在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但如果求职者跳槽频率明显高于行业均值,就会让HR对求职者能力、工作稳定性产生质疑。
每个人跳槽都一定有原因,正常的跳槽可以理解,但如果连续多次都很快离职,真的要找找自己的问题了。